Skip to main content

医疗保健

ViTel Net 把脉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的未来

我们正在学着适应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世界,很明显,我们的医疗保健方式已经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尽管面对面就医、亲自去诊所或医院看病再次成为可能,但远程医疗不会就此止步。然而,患者和医疗服务提供方,最关键的是医疗保健系统是否准备好应对这种新的现实局面?

可扩展线上护理解决方案提供商 ViTel Net 的首席战略官 Richard Bakalar 博士对于远程医疗有一段难忘的经历。这是他随白宫官员出国旅行期间的一段经历,他们一行的目的是为那些受国内自然灾害影响的人提供护理服务,同时引导海军向远程医疗过渡。他将与我们探讨在疫情远程医疗方面获得的经验以及面临的一些挑战,还会谈及未来整个医疗保健环境如何从中受益。

从患者和医疗服务提供方的角度来看,远程医疗有何价值?

一大优势就是便捷,但我认为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能够适时获得正确的数据。面对面医疗的一大挑战就是患者请求医护服务或安排患者就诊的时间与患者出现问题的时间往往存在延迟。在远程医疗领域,您可以将这些时间点同步。

还能提供背景信息。患者就诊时可能就在家中,您会看到视频背景中的一些东西,比如,背景可能显示受损的环境。患者在诊所或医院环境中就医时,医生无法获得到此类信息。

因此,远程医疗可提供更多背景信息,更加及时,更加便捷,甚至能够更加频繁地进行健康评估,这带来了极大的灵活性,可优化医疗护理计划,优化整个医疗护理环境。有时需要了解实际身体状况,那么面对面就诊效果更佳。但有时,比如需要立即就医的情况下,线上就诊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您在长期从事远程医疗事业的过程中获得了哪些经验?

从军队转到私营企业后,我有幸担任了美国远程医疗协会的主席。在那里我们了解到,许多组织都有以部门为中心开展的远程医疗项目。每一个此类项目都围绕远程医疗如何影响其医疗护理创建了一套独立的概念证明。早期我了解到的是,大家更需要的是程序化方式。

思考一下放射学,并不是每个科室中都有独立的放射科:而是一个放射科为医疗保健系统中的整个医护统一体提供支持。远程医疗可以沿用这一模式,在此模式下,我们可以利用协议方面、业务方面、甚至技术基础设施方面的现有内容,只要按需进行一些细微更改,即可在单一平台上采用各专业模块。甚至都不必制定远程医疗计划,可以是一个创新计划,而远程医疗是该计划的一个早期用例。

早期我得出的一条结论是,监管需要集中化,技术需要集中化,而领导层需要自上而下从技术、管理和临床角度为计划提供战略支持。但实际上创新是自下而上的,例如来自医院病床边的现场最终用户。创新来自下层,而支持来自上层。掌握了这种多学科的监管方法后,远程医疗可以非常顺利地扩展运用,且效果十分不错。

实施特定远程医疗解决方案所面临的挑战是什么?

挑战在于使用我所谓的“应用商店方法”开展远程医疗,您有很多不同的单一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并不一定关联在一起。应用程序之间无法流通数据,工作流程没有完全整合,且不同应用程序间的报告也未必进行了标准化。

但需要对工作流程和报告进行整合。拥有包含各个模块的单一平台后,您将能够对报告以及数据捕获进行整合。该平台还将关联到各记录系统,如电子病历、PAC 影像系统以及业务和相关财务系统。所有这些需要协调一致,才能提供远程医疗服务。

医疗保健行业中远程医疗的整合为何如此困难?

私营企业中存在一种分散化方法。各个部门都有独立的项目主管或独立的技术,且数据也是彼此孤立的。医疗保健行业中尚不存在远程医疗业务模式,因为报销一直以来十分受限。

所以,挑战在于要转变过去 10 年或 15 年来的监管方式、技术基础设施和业务报销模式,消除规范壁垒。另外还要让患者、更重要的是医疗提供方采用并接受。医疗提供方对于采用此功能始终犹豫不决,因为在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之前,他们一直应对繁忙的面对面医护服务。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他们不得不利用技术手段与患者沟通,由此才认识到远程医疗的价值。

在后疫情时代,问题表现为患者数量远超医生可以应付的范围。同时我们仍然无法做到正常就医。因此,问题转变为如何借助医疗保健系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包括医生资源、辅助医疗资源及其他员工资源,以更加公平的方式为更多人提供更加优质的医护服务。

但我认为我们有理由持乐观态度,因为患者已经认识到其中的价值。他们利用视频会议开展工作,利用视频来娱乐。那么他们会想,“为何不能利用视频方式来获得医疗服务呢?”因此,接下来,患者对于远程医疗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高。医疗保健系统会发现他们在很多情况下人手不足,而远程医疗可能更加高效。

支付者随之发现,远程医疗从长期来看实际上会为他们节省资金,尤其在治疗慢性病过程中,或接受医院医疗系统中费用高昂的服务时。护理阶段的费用会有所下降,尽管在基础设施扩张之前,也可能会出现个别费用上涨的情况。

关键在于,如果采用多款应用,保持各应用间的交互费用十分昂贵。但如果您的一个平台中包含了多个模块,那么与电子病历、数据仓库和财务系统保持交互将简单得多。这是未来各组织要作出的一项投资。

ViTel Net 如何帮助简化并统一电子病历系统?

组织迫切需要调整电子病历系统,以满足不断变化的付款需求和法规要求。但过去,远程医疗一直不受重视。过去一年半的时间里,这种情况发生了改变,但这改变不了电子病历 (EHR) 主要设计用作事务性系统的事实;它们并非设计用作可定制、可配置的工作流程引擎,无法满足远程就诊的需求。

ViTel Net 所带来的是敏捷性。我们可以迅速在平台中做出更改,然后与事务性系统共享组件。在前端和后端都会发生此类更改,可引入人口统计和历史记录信息,然后在事务结束时将治疗过程的汇总结果传回电子病历。这将实现面对面医疗和线上医疗中均需要的持续护理。我们为线上就诊提供帮助,并提供视频会议和语言处理,此类具体功能不适合通过电子病历来完成,但线上就诊需要这些功能。

像语言处理一类的技术在远程医疗领域是否有用?

即便是对于最基础级别的语言处理,人工智能技术也很重要,尤其是开始接触更多不同人群时。并不是人人都以英语为第一语言,而患者及其家庭成员以及扩展的医疗保健网络需要能够更有效地与医疗保健系统进行沟通。因此,我们已将语言服务整合到远程医疗平台,其中涉及到视频和音频,以及多种语言。

面临的一个挑战是,过去几年里线上就诊产生的所有信息已从数据仓库中丢失,因此您失去了利用这些信息的机会。那么,数据仓库中为何没有这些信息呢?因为大多数此类事务性系统(电子病历)都不会对远程医疗进行编码。过去,这只是其业务中极小的一部分,几乎可以说是业务中的一个舍入误差。且线上就诊通常只是单一事件,而非持续护理事件,因此不存在什么问题。

但现在,我们开始推出慢性病护理,因此,线上就诊产生的信息对于准确分析病情将越来越关键,这不仅针对患者而言,对于大众健康亦是如此。所以说,未来,适当对内容编码、将信息包含在数据仓库中以及提供更全面患者视图的能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此能力的关键在于更加精准的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

现在正值利用其中某些新兴技术的绝佳时机,因为娱乐、零售和金融行业已经完成了大量工作,我们可以利用他们的经验在医疗保健行业实施这些功能。

医疗保健组织如何为成功做好准备?

好消息是,远程医疗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已经进入了第三阶段。一开始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早期的 PACS,接着是电子病历,而现在则是远程医疗平台。从前两个阶段中获得的一条经验就是,您要与某家共同出资的组织合作。他们是否会分担风险?他们是否可靠?他们是否具有创新精神?而最重要的一点可能是,他们是否将提供所需的支持,不仅是初始实施阶段的支持,还有未来实现投资价值所必需的持续创新、培训和支持。

我总是喜欢问为什么:“为何要这样做?”而并不十分关注具体做法。就当下而言,具体实施实际上非常轻松,因为有大量稳健的技术可供使用。高级领导层需要确立目标,即为何要在此特定时间在组织中开展远程医疗。然后,确定未来如何利用远程医疗。这是第一步,也是监管的一部分。

第二步是组建一支多学科团队,其中既包含技术人员,又包含必须从投资和商业模式角度为项目提供资金和支持的运营人员。然后,临床医生需要加入,他们会告诉你哪些是可行的,需要什么内容,以及难点在哪里。

我始终认为远程医疗并非技术;而是一项服务。这是组织在拓展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概念。面对面医疗所需的所有功能在远程医疗领域中也同样需要提供。

相关内容

要详细了解远程医疗的未来,请收听播客 Virtual and In-Person Care Come Together with ViTel Net(在 ViTel Net 的帮助下,线上护理和面对面护理双管齐下),并阅读 Telehealth Is the Future of Care, and the Future Is Now(远程医疗是护理的未来,未来已来)。要了解 ViTel Net 的最新创新动态,请在 Twitter(@ViTelNet) 和 LinkedIn(ViTel Net)上关注他们。

 

本文由 insight.tech 的高级编辑 Christina Cardoza 编辑。

作者简介

Kenton Williston is an Editorial Consultant to insight.tech and previously served as the Editor-in-Chief of the publication as well as the editor of its predecessor publication, the Embedded Innovator magazine. Kenton received his B.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in 2000 and has been writing about embedded computing and IoT ever since.

Profile Photo of Kenton Williston